查看原文
其他

创新,让海曙企业发展有信心!

海曙发布 2019-05-03


每分钟,开模流水线上就有30套带有“智研院基因”的模具出产,不仅速度是传统机型的3倍,且注射成型精度达5微米,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,打破了国外垄断;每6秒,原先需要4名工人看护、操作的绳头打结工作,现在操作时间和人工成本都减少了3/4,且被申洲针织大规模采购……

▲西服“智能工厂”

在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下,海曙企业主动作为,积极研发新产品、新技术,开拓新市场。日前,记者来到立华制药、培源等行业领军企业,寻找海曙企业内生动力的“激活码”。


  “掌握关键核心技术,就相当于给企业发展安了一个强劲的新引擎,把创新主动权、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”在立华制药总经理洪舟眼里,企业内生动力来源于创新。


▲立华制药试制车间

一颗小胶囊折射出企业创新力

一直以来,风湿免疫学领域医学用药都被“西医”垄断,国内自主研发的“中药”鲜有企业涉足。为攻克这一难题,立华制药组建了一支多达62人的研发团队,专业从事风湿免疫科、白芍产业链以及新型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,成功研制出专利药品——白芍总苷胶囊(帕夫林)。“从最初的几百万元,到现在年销售增至近4亿元,独占国内外白芍总苷的市场份额,填补了国内风湿免疫学领域医学用药自主研发的空白。”洪舟说。

无独有偶,洞桥一根不起眼的活塞杆,外引“智脑”促转型后,实现年销售额8亿元,企业抱团借力,构筑协同创新体系,则成为海曙企业群的创新源泉。

 ▲宁波培源生产的减震杆

作为专业生产汽车减震器活塞杆及零件的宁波培源,去年投资1亿元“定制”的智能制造车间刚投用,一支活塞杆生产的时间和人工,就分别下降了4/5和3/4。“搞技改,关键在于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。多亏了区里引进的‘智研院’,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。”公司董事长俞培君表示。


▲海曙新材料一体成型车间

由谭建荣院士带领“国千”团队扎根洞桥、中星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与星箭航天在石碶牵手,李泽湘教授团队领衔的“两院一园”项目花落海曙……一系列院地、院企“牵手”,以政府为引导,以企业为主体,以高校、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,“政产学研”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海曙已初步形成,进一步激活了企业的内生动力。

动力激活  创新评价“指挥棒”成关键

今年,海曙制定《关于深化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通过将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面积达3亩以上的工业企业划分为四大类进行分类管理,今年对649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019家实际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进行了评价。“成绩单”定期更新,企业的优与劣一目了然。“优等生”获得更多政策红利、发展支持,“差等生”则面临多重约束、更高成本……“正面激励+反向倒逼”的差别化政策,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动力。


▲中新宁波制造产业园

数万企业快马加鞭转型升级的同时,一块块低效用地得以“松绑”。今年来,全区整治提升80家“四无”(作坊)企业,截止9月底,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36亩;低效用地数据库更新约9000亩,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160亩。


记者:孙勇 通讯员:余虹蕾 王渊 叶荷雅 潘海峰 徐静

微信责编:王杨乐 排版:陈雅琪


更多关注


高颜值+高价值,来自海曙山水!

56个民族一家亲,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

警惕网络暴力!原创小品《钉子》获省市大奖,文末还有视频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